[ATC '20] Lock-free Concurrent Level Hashing for Persistent Memory
这是一篇论文阅读笔记。
clevel 是一个面向 NVM 的单机键值存储引擎。它主要解决使用哈希表结构时难以避免的阻塞问题,测试显示它比已有的系统最多快 4.2 倍。
研究背景和动机
基于哈希表的键值存储引擎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:哈希碰撞。这个碰撞一般是通过让哈希表中一个 hash 值对应多个键来解决的。具体来说,在哈希表索引中,一个 hash 值对应一个桶(bucket),每个桶中包含固定数目的槽(slot),每个槽能容纳一个键值对的索引。一般不用拉链 hash 解决这个问题,因为多级间接查找效率太差。
在上述策略下,如果在插入键值对的时候发现对应的 bucket 装不下了,那么就必须给哈希表扩容。这个过程称为 rehash,顾名思义,就是扩大哈希表的容量,然后用新的哈希函数计算每个键值对在新哈希表中的位置,重新插入至新表中。可以看到 rehash 是一个代价极大的行为,并且如果在 rehash 的过程中做增删改查等操作,其正确性是没有保证的。为此,已有的工作
- 通过各种手段减少 rehash 影响的键值对数量;
- 在 rehash 时加锁,阻塞可能受影响的增删改查操作。
后者完全就是一个权宜之计,加锁会提升延迟,同时也会给操作延迟带来不确定性。因此,作者设计了 clevel hashing,把 rehash 变成了无锁的操作。
clevel 的设计
前身 level hasing
作者团队在 OSDI ‘18 上发表了一篇 *Write-Optimized and High-Performance Hashing Index Scheme for Persistent Memory*,提出了一个叫 level hashing 的东西,本文可以看做是它的续作。level hashing 也是一个哈希表,它的结构如下所示:
level hashing 包含两个核心设计:
- 哈希表包含两层,其中上层的 bucket 数量始终是下层的 2 倍。rehash 时,将旧的上层变为新的下层,然后把旧的下层中的键值对 rehash 到新的上层中去。
- 利用两个固定、独立的哈希函数 $H_1$ 和 $H_2$,为每个键值对在每一层选取两个候选的 bucket。
注意哈希表中只存储指向实际键值对的指针和一个用来加速比对的 tag(利用 x86_64 指针未被使用的高 16 位)。当然,level hashing 还包含其他的设计,但它们并没有继承到 clevel 中,所以就略去了。
clevel 的结构
clevel hashing 的意思是 concurrent level hashing,意思是在 level hashing 的基础上加入了并行支持。事实上 level hashing 不能很好地处理键值引擎的并发操作,这一点留到后面讨论。回到正题,clevel 在它的前身的基础上,把第一个核心设计做了一点改进:
- 哈希表包含若干层,其中每一层的 bucket 数量都是其下一层的 2 倍,各层之间通过一个链表连接;使用一个全局 context 结构保存当前的最顶层和最底层;
- rehash 时,建立一个新的最顶层,大小为旧的最顶层的 2 倍,然后把旧的最底层中的键值对 rehash 到新的最顶层中去,最后利用 CoW + CAS 更新全局 context。
另外,为了防止 rehash 阻塞其他操作,clevel 将工作线程和 rehash 线程分开:一部分线程专门负责 rehash,另一部分专门响应用户请求。要注意的一点是,虽然文中没有明确提出,但是 rehash 线程的数目必须是固定的,否则会影响错误恢复。
无锁 rehash
首先通过 CAS 和 CoW + CAS 追加新的最顶层,然后更新全局 context。然后对旧的最底层中的每个键值对实施 rehash:首先利用 CAS 将其插入最顶层的一个可用位置中,然后删除其在最底层中的指针。rehash 可以由多个线程并行完成,每个线程负责独立的一部分,例如可以通过一个模函数将不同的 bucket 分给各个线程。
但是注意,由于 rehash 和其他键值引擎操作是并行的,因此可能出现两个问题:
- 假阴性(False negative)查询:由于 rehash 会移动和删除指向键值对的指针,一个查询请求可能查不到本应存在的键值对;
- 重复插入:由于插入操作包含一次查询(用来去重),而查询可能返回假阴性结果,键值引擎内可能存储了多个重复的键。
这两个问题都是 level hashing 遗留下来的,不过后面 clevel 会把它们解决掉。
另外,我在思考无锁 rehash 的正确性的时候想到,如果 rehash 过程中有一个工作线程发起另一个 rehash 请求,则这个新的请求会被阻塞到当前 rehash 结束,所以实际上 rehash 并不是完全无阻塞的(回顾一下,多个 rehash 线程是为了并行处理同一个 rehash,而不是多个)。但是,两个独立的哈希函数的存在使得上一次 rehash 还没结束就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非常低。这里,两个哈希函数可以说是起到了 power-of-two-choice 的作用,这个既简单又有效的策略已经见过很多次了,比如 FAST ‘19 的那篇 DistCache。
无锁增删改查
- 查询:由最底层开始逐层向上查找;为了解决假阴性问题,如果出现阴性结果,那么要检查全局 context 是否发生变化,如果变化了就再查一次。
- 插入:由最底层开始逐层向上寻找空位插入。但是这带来两个问题:第一个是并行的请求可能插入相同的键值对,第二个是把数据插入到最底层可能因为 rehash 而导致丢失数据。对于第二个问题,我们在 rehash 时不插入到最后一层;如果已经插入到了最后一层,然后发现 rehash 开始了,那就重新执行一遍插入操作,把它转化为键重复的问题。最后,尽管我们没法避免出现重复的键,但每个键值对本身都是正确的,因此查询到的也一定是一致的结果;剩下的就是在更新和删除操作时处理这些重复的键。
- 更新:由最底层开始逐层向上查找,如果出现多次命中,只保留位于最高层的那一个。为了防止 rehash 导致更新失败,rehash 线程需要记录它当前做到了哪一步(即正在处理哪个 bucket);如果更新操作前后,被更新的 slot 正好被 rehash 线程经过,那么就重来一遍。
- 删除:和更新类似,也要处理键重复和 rehash 的问题。
我认为更新操作还是有问题的,至少是表述上。为了防止出问题,应该是在执行 rehash 之前先更新“做到了哪一步”。那么比如现在 rehash 刚好处理到要更新的 slot 所在的 bucket,工作线程就应该等到这个键值对被搬到最顶层,然后再去最顶层更新数据。
性能表现
正好上篇写的 FlatStore 也是单机 NVM 键值引擎,不过没和 FlatStore 做对比,可能因为没开源吧。
性能总体上优于已有成果,许多指标和 SOSP ‘19 的 P-CLHT 基本持平,优势主要有两个:
- 因为 P-CLHT 插入要加锁,插入快了一倍以上;另外也支持 P-CLHT 不支持的更新操作;
- 可扩展性优于 P-CLHT,并发数高的时候性能优势比较明显。
我的一些想法
挺有意思的一篇文章,整个系统无锁,感觉把一些东西做到了极致。
如果一定要问有什么点可以改进,全文最让人感觉不适的点就是 rehash 线程需要一直记录它做到了哪一步。照作者的意思,为了错误恢复,应该每 rehash 一个 bucket 就记录一次?这会导致相当多的 clflush
和 mfence
,可能会比较耗 NVM。
当然一个直观的解法就是每隔几个 bucket 记录一次。不过如果这样不行,那可以再想想别的办法。